刘虹 王淑印 等
留美教育学博士黄全愈先生在中国读过书教过书,在美国也读过书教过书,他以这样的背景将一位中国生美国长的孩子黄矿岩作为观察对象,历15年时间研究中美教育,著成《素质教育在美国》一书,正成为政府官员、教育工作者和众多学生、家长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。
广州执信中学高一、高二级的部分同学专门就《素质教育在美国》一书进行了一次讨论。
●美国教育给我的印象是,要表现出自己有信心。有一次政治老师提问,中国的财政部部长是谁。全班没有人吱声。我看过报纸,知道答案,但是想想又不敢回答。等了很久,还是有个同学看出了我的心思,说我知道,我才出声回答了问题。我们受传统的“不敢为先,不耻为后”的思想影响很深。
●美国老师不会将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。现在中学生举手发言越来越少,其实就是一个创造性不强的表现。有一次上美术课,老师提问,怎么欣赏维纳斯。大家都背得出老师的讲法,“折断的双手是完美中的缺憾”之类。我举手发言,说:“老师,我觉得她好痛苦。她下面是个袋子,她正从袋里挣扎出来。”老师想了想,说:“你的观点好特别。”然后就不说什么了。另一个同学起来按标准答案说了一遍,老师高兴了:“对了,你说得很好。”老师起码应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吧!有鼓励,才能提倡。
●中国为什么没有人拿诺贝尔奖?我不知道这是中国人的观念问题还是教育制度问题。家长们用龟兔赛跑一类的故事来告诉我们道德的观念,而不是科学的观念。现在科学那么先进,就算是龟也可以利用先进的交通工具同兔子比赛,但这种观点却很难被接受。
●黄博士的中美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实验实例,令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。美国的中小学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他们不用背九九表,课本内容也浅了许多。接受美国教育的孩子或许没有中国的孩子“基础”来得扎实,但培养出来的创造能力却是我们的教育所欠缺的。
●中国小学中,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,挺腰、倒背手、走路排成一列……老师是绝对权威。在严厉的教育下,我国学生的“基础”确实很扎实,但是这种“扎实”是以牺牲个性及创造力为代价的。老师不喜欢有个性的孩子,他们听不得在一个班上有不同的声音。
●我觉得“素质教育”在中国的实现取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,建议将这本书推荐给教育部领导看,可能会快些改变现状。
中国的家长大多事无巨细地按照自己的设计和设想来改造孩子。别说填志愿、选学校、找对象这种大事,就是哭笑也不能随心所欲。我们有如制盆景,扭这枝,弯那根,照设计来“改造”孩子。美国家长则不同,他们不按设想改造孩子,不强迫孩子接受家长的意志。家长只是尽力为孩子创造环境,怎么长?长成什么样?是孩子的事。
用制作盆景的方法来教育孩子,只能得到盆景式曲扭的孩子。美式教育给孩子提供开放的环境,让幼苗得到必须的沃土、阳光、水分,把先天的基因充分地发挥出来。因为自立自长,也可能歪七扭八,但毕竟是自力“根”生的,有长成参天栋梁的后劲。
(《羊城晚报》3.11)